新闻动态 NEWS

“4.20”芦山强烈地震对口支援工作回顾

2013-06-18 386
分享到:

 

“4.20”芦山强烈地震对口支援工作回顾

 

  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(北纬30.3,东经103.0)发生7.0级地震,震源深度13公里,其中芦山、宝兴、天全等地受灾严重。时隔5年,在距汶川仅85公里的地方,“芦山”这个地名再次引来全世界的关注,“大地震”也再度成为我们举国救灾的动员令。

 

   在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合力为灾区救助捐献的同时,我们达州市医疗系统也迅速组织了医疗救援队,而我光荣地成为了首批医疗队成员之一。很快接到上级的整装待发命令,医疗队于5月1日晚8时,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集结,进行简单的准备后,我们一行20人便乘坐四辆救护车,冒着倾盆大雨,向灾区出发,我们的对口支援地是宝兴县陇东镇。队员中很多人都是放弃了5.1的休假,甚至其中有一名医生是取消了原本定于5月20号举行的婚礼。5月2日凌晨3点到达成都,休息3个小时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往宝兴行进,因为灾区实行交通管制,上午进,下午出,所以一路上看到众多救援车辆都在加紧赶路。从进入芦山开始,一直都是复杂地形,弯多路窄,悬崖陡壁,飞石纵横,路边随时可见被砸毁的车辆,我们每个人心情都是忐忑不安。还好,在老天庇佑下,午后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---陇东镇。


   顾不得身心疲惫,我们卸下行李,进驻帐篷,随后与当地卫生院接洽,并制定工作计划。陇东镇地处山区,海拔1100-3800米,地势西高、窄,南低、阔。很多老百姓都常年居住在山上,深居简出,下山的机会非常少,更别说看病求医了。地震后,许多山路都被切断、受阻,于是,我们决定背上药品,带上诊疗器具,逐个深入老百姓家中,给他们带来党和政府的关怀。每天救护车载着我们爬行在山间,遇到交通中断,我们就徒步前进,饿了吃一口干粮,渴了,喝一口冷水,尽管海拔较高,虽然随时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,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。老百姓多年积压的健康问题,一下全在我们面前爆发。有的人失明十余年不了了之;有的人因小创口未处理,如今已溃烂成疾;有的人饱受头疼困扰数年,却不知血压竟高达200mmHg;针对他们的问题,我们现场一一解决,即使不能处理,也做了详细的指导。每当我们下山,村民们都依依不舍,拉着我们的手,眼里含着泪,有的喊着“亲人,辛苦你们了”,有的喊着“感谢党,感谢政府!”,有的喊着“吃了饭再走”。我们真真实实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们的感激之情。


   除了白天进村巡诊,我们也自觉排班,轮流在卫生院坐门诊,并负责接、转诊病人。有一天晚上,风雨交加,电闪雷鸣,突然有一名村校校长打来电话,说有个老师腹痛厉害,随后便送入我们所在的卫生院,病人要求转雅安医院治疗,但由于时间和天气的原因,路上风险太大了。尽管又冷又累,但大伙都起来了,询问病史和查体,并讨论病情,暂时排除了外科处理的必要,我们安慰她,并与家属详细沟通病情,在卫生院给予输液治疗后,患者腹痛逐渐减轻,随后经过几天治疗,患者顺利重返工作岗位。那位老师后来和我们成为了朋友,几次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,但都被我们推辞了。还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,一天晚上,也是下着大雨,镇上发生了交通事故,两名伤者都伤势严重,昏迷不醒,我们救护车立即将他们送到宝兴县医院,做了CT检查后,两人都是特重型颅脑损伤,但因为宝兴县医院没有脑外科,更没有进行颅脑手术的条件,在与家属交流病情后,我们又连夜将他们送到了雅安市人民医院,回到我们的住所,已经是凌晨5点多了。这时,我们才意识到,这么大的雨,一路上塌方和泥石流随时可能带来生命威胁,但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抢救病人中,竟然忘却了。现在想起来,老天爷一直都眷顾着我们这些白衣天使,所以我们更应该无愧于这个特殊称号。


   在这段时间里,余震时而都有发生,不经意间,可能就抖动了一下,起初我们整天提心吊胆,还自己制作了简易的地震仪,但久而久之,我们也习惯了。为了缓解寂寞和精神压力,我们早上也到镇上小学操场跑步锻炼身体,每天清晨,我们的身影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
   6月2日,我们首批支援队在陇东镇的支援任务完成,一个月里,我们和这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我们队员之间也形成了默契。据不完全统计,一个月中,我们医疗救治大约4000人次,其中下村医疗救治约2500人次。夜间转送病人12次,夜间会诊10次,开展技术交流讲座一次。这一个月,是我人生中一次最难忘的经历,我可以自豪地说:我无愧于青春,无愧于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,无愧于党交给我的这一次任务,更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。